莫氏宗亲网

标题: 莫怀古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青海-莫建生    时间: 2015-4-15 12:58
标题: 莫怀古
我发现莫氏名人咋没有莫怀古祖先,下面是我收集的一点资料。
莫家街位于西宁市中心东大街南侧,与饮马街相对。据明朝嘉靖年间,京都礼部官员莫怀谷,家中珍藏“温凉盏”一只。此酒盏盛酒,冬温夏凉,酒味醇香,被视为珍奇。后被严世番知晓,便仗势抢夺。莫怀谷拒不交出,严世番串通其父严嵩,用莫须有罪名贬莫怀谷到西宁。莫怀谷来西宁后便在此处修宅建院,并在今雷鸣寺街南面修建“莫家寺”一座,寺内塑三尊大菩萨像,并供莫氏祖宗灵位,为莫氏宗祠,寺修成后即以寺名为街名,故称莫家街。莫家街中段偏南为莫家养猪地方,称“猪圈台”。南段原是莫家养马地方,称“马房口”。莫家街之名一直沿用至今。

作者: 莫均安    时间: 2015-4-15 20:51
{:soso_e179:}{:soso_e179:}{:soso_e179:}
作者: 莫德士    时间: 2015-4-15 21:51
{:soso_e163:}{:soso_e189:}
作者: 莫布远    时间: 2015-4-15 22:09
{:soso_e179:}
作者: 莫麦    时间: 2015-4-15 22:32
内容少了点,还有吗
作者: 莫麦    时间: 2015-4-15 22:32
内容少了点,还有吗
作者: 青海-莫建生    时间: 2015-4-16 10:38
莫麦 发表于 2015-4-15 22:32
内容少了点,还有吗

内容我还可以找到
作者: 青海-莫建生    时间: 2015-4-16 10:47
莫麦 发表于 2015-4-15 22:32
内容少了点,还有吗

莫家街据明朝嘉靖年间民间传说,京都礼部官员莫怀谷,家中珍藏“温凉盏”一只。此酒盏盛酒,冬温夏凉,酒味醇香,被视为珍奇。后被严世番知晓,便仗势抢夺。莫怀谷拒不交出,严世番串通其父严嵩,用莫须有罪名贬莫怀谷到西宁。莫怀谷来西宁后便在此处修宅建院,并在今雷鸣寺街南面修建“莫家寺”一座,寺内塑三尊大菩萨像,并供莫氏祖宗灵位,为莫氏宗祠,寺修成后即以寺名为街名,故称莫家街。莫家街中段偏南为莫家养猪地方,称“猪圈台”。南段原是莫家养马地方,称“马房口”。
莫家街之名一直沿用至今。二十年前莫家街北起和平餐厅,南至市五中学后门。随着西宁的大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,和平餐厅已不存在了,取而代之的是即将开业的亚都百货、亚都宾馆。如今莫家街是一条集餐饮、副食、小区为主的商业步行街,慕名中华名小吃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的游人比比皆是。今莫家街夜市与大新街夜市遥相辉映,是市民、游客夜生活的好去处!

2历史编辑莫家街是西宁最古老的街道之一,迄今已经有六百年的历史了。在今天的西宁人和外地游客眼中,莫家街就是一个青海美食集中区。青海的酿皮、炒凉粉、酸奶、油炸糕、面片、抓面、羊肉串……这里应有尽有。今年,原莫家街市场搬迁到了莫家街综合农贸市场,属于莫家街的历史再次被刷新,但是关于莫家街的传说并没有消失,依然留在人们的心中。
关于莫家街的来历说法不一,但是相同的是莫家街的来历都与莫家有关。故事的开头要从元末开始,据说在元末群雄争霸的烽火中,安徽寿州人莫得投奔朱元璋,后在随军征战中屡建功勋,被明王朝册封为西宁卫世袭指挥,坐镇西宁。后其子莫云继任此职,并因功再加封指挥同知。由于爵位是世袭的,所以莫氏后人即在今莫家街一带建起私邸,并在私邸附近建了莫氏宗祠,人们称其为“莫家寺”。寺前的街巷,也渐渐被称为莫家街。
莫氏一脉在西宁为官两百余年,到莫与京已达到了家族显赫的顶峰。据《高原古城地方志通讯》载,今莫家街南段原为莫家养马的地方,后人称此地为“马房口”,位于今五中操场一带。
莫与京去职后,家境转衰,其后裔流落南川,最后落脚在今湟中升平乡一山沟,此沟后命名为莫家沟。莫家沟曾名“靖边堡”,今该沟郭家湾尚有其遗族居住。莫与京墓在今东区曹家沟北,遗迹尚存,人称“莫家坟”。
除此之外,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。明朝嘉靖年间,京都礼部莫怀古家藏稀世之宝“温凉盏”一只。传说用“温凉盏”盛酒,冬温夏凉,酒味醇香,被视为珍奇。后来,“温凉盏”的稀奇之处被当时的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得知,倚仗父势,严世蕃急欲抢夺,但是莫怀古不为权势所动,拒不交出“温凉盏”。严世蕃见抢夺不成,便串通其父严嵩,用莫须有的罪名贬莫怀古到西宁。莫家来到西宁后就在今莫家街建宅,还在今雷鸣寺街南面修建“莫家寺”,为莫氏宗祠,寺修成后即以寺名为街名,故称莫家街。
关于“温凉盏”,也流传着一些说法。据说“温凉盏”是“一捧雪”的别称,它的身份有两重。一是“一捧雪”玉杯,为明代玉器珍品,因杯中斟酒,夏日无冰自凉,冬日无火自温,所以也叫“温凉盏”。至于名叫“一捧雪”是因为“酒入玉杯,有雪花飘飞”之妙。二是有明末清初戏曲大家李玉创作的剧本《一捧雪》,剧本的主人公就叫“莫怀古”,而剧中情节也与莫家街的传说大体一致。
两个故事有不同之处,也有相同之处。但是老西宁人对于“马房口”依然存有记忆。今年已经76岁的刘老先生一直住在前营街,他指着西宁五中的操场告诉我们,他小的时候,那里就叫“马房口”。

作者: 青海-莫建生    时间: 2015-4-16 10:47
青海-莫建生 发表于 2015-4-16 10:38
内容我还可以找到


作者: 莫球记    时间: 2015-4-16 16:12
{:soso_e179:}{:soso_e179:}{:soso_e179:}{:soso_e179:}{:soso_e163:}
作者: 莫英茂    时间: 2015-4-16 18:00
莫家骄傲!需要我辈发扬{:soso_e179:}
作者: 莫经山    时间: 2015-4-16 22:32
莫网上一直有介绍,可以在搜索上找到
作者: 宁夏莫慧华    时间: 2015-4-19 13:18
{:soso_e163:}
作者: 辽宁莫永甫    时间: 2015-4-20 09:04
莫氏很多先祖的事迹都湮灭在历史中了。谢谢健生兄的挖掘。
作者: 辽宁莫永甫    时间: 2015-5-13 13:02
复制保存。谢谢。
作者: 驿站星空    时间: 2016-11-14 10:26
青海-莫建生 发表于 2015-4-16 10:38
内容我还可以找到

莫怀古后代在此,我们就是莫李家族的后代

作者: 驿站星空    时间: 2016-11-14 10:30
莫怀古后代在此,我们就是莫李家族的后代!  明代著名玉杯“一捧雪”的故事

一捧雪”玉雕酒杯玲珑剔透,造型奇特,巧夺天工。酒斟盏中,夏日无冰自凉,冬日无火自温。更为出奇的是,不论春夏秋冬,盏中只要斟上美酒,就见雪花飞舞的奇观。是故,这个玉杯就有了“一捧雪”的美名。
  一捧雪”玉雕酒杯玲珑剔透,造型奇特,巧夺天工。酒斟盏中,夏日无冰自凉,冬日无火自温。更为出奇的是,不论春夏秋冬,盏中只要斟上美酒,就见雪花飞舞的奇观。是故,这个玉杯就有了“一捧雪”的美名。

0309001.jpg

  早在400年前,明末书画大家范允临、明末清初戏剧大家李玉就以《一捧雪传奇》话本、《一捧雪》剧本告诫世人莫要收藏、莫要怀古——在传奇与戏剧中,莫怀古因收藏“一捧雪”古物,落得个丢官落职、家破人亡。是故,戏剧中人物命名莫怀古就是敬告人们不要怀念古董之意。

  据传,明朝嘉靖年间,有位太常寺正卿,名曰莫怀古(真名王世贞),家藏稀世珍宝“一捧雪”玉盏一尊。

  某年冬天,莫怀古的管家莫成在街上遇到一个穷困潦倒的字画匠,名叫汤勤。莫成将汤勤带回家中,替主人莫怀古裱糊名家书画。莫怀古见汤勤衣服褴褛,冻得浑身哆嗦,就让莫成拿来桌上“一捧雪”玉杯中的美酒,请汤勤喝下暖暖身体。汤勤接过玉杯,只见杯中雪花飞舞,顿觉玉杯非凡。在莫成领他用饭时,他借机相问玉杯。莫成如实相告,切让汤勤严守秘密。

  次年中秋,从北京城里传出相国严嵩广收门客的消息。莫怀古就把写得一手好字、画得一手好画的汤勤,介绍到了相府。汤勤趋于附势,随后就将“一捧雪”的事密告严嵩。

  严嵩一听,就命儿子严世藩带着汤勤来到莫府,希望莫怀古将“一捧雪”赠与相府。莫怀古进退两难,长吁短叹,说:“玉杯虽小,乃是先人遗物,岂能唐突易手?容我择吉日祭奠列祖列宗之后,再送严府不迟。”

  莫怀古把莫成唤来商量此事。莫成忠诚老实,他劝莫怀古乔装打扮,带上“一捧雪”连夜逃出京城。而莫成遂将复制的一只赝品假杯,送赠严嵩。

  一日酒过三巡,严嵩拿出“一捧雪”,想让大家一饱眼福。观赏之间,汤勤小声相告严嵩杯是假赝品。严嵩一听大怒,立命严世藩与汤勤带领500人马,把莫府围了个水泄不通。

  搜查一遍,不见玉杯。 严世藩气急败坏,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,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,并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。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,莫府仆人莫成愿舍身救主,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。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,将人头送到京城,但又被汤勤识破。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,并将戚继光拘捕。严世蕃令汤勤会审,陆炳欲断为真,汤勤坚持为假;陆由雪艳暗示,看破汤意在得雪艳,又思开脱戚继光,无奈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,汤乃不究。

  洞房花烛之夜,汤勤得意忘形,神魂飘荡。雪艳假献殷勤,左右侍奉,把汤勤灌得醺醺大醉。三更时分,雪艳潜入书房取出宝剑,刺死汤勤,而后自刎。这就是《一捧雪》中的“刺汤”一折。

  莫怀古带上“一捧雪”几经辗转,流落到新野县西北一个“三不管”地方,在此隐居下来。后来为纪念夫人雪艳的贞操,也为了长期隐匿自己,也就改“莫”姓为当地“李”姓了。又过了多少年,子孙们为了不忘祖先,遂云自己的姓氏为“莫李”。这就是新野歪子镇“莫李”的由来。“一捧雪”,也就此世世代代珍藏在这个“莫李家族”,并由“莫李家族”之长门世代相传守护。每逢大年初一祭祀祖先,“一捧雪”随祭告慰先祖,“莫李家族”的其他成员,这时才能得见“一捧雪”一面。

  据《明史》、《张汉儒疏稿》记载和《新野县志》详载:“一捧雪”为明代著名玉杯,当时的权臣严嵩欲将玉杯据为己有,玉杯的主人莫怀古弃官改姓隐居他乡,“一捧雪”在嘉靖年间失踪。莫氏家族为保住玉杯“一捧雪”,莫怀古不惜丢官、弃家舍妾,几经辗转来到中原,将莫姓改为李姓,隐蔽落户,玉杯才得以保全。

  一捧雪具有神奇的功效,使用此杯饮水可以消灾驱邪、消除疾病,在遇到贵人时就像遇到知己一样,当向其内注入开水的时候,天气可以幻化成漫天飞雪,伴随着桃花朵朵飞舞,景色迷人。

  “一捧雪”玉杯从明代珍藏至今,已传世四百多年。“一捧雪”玉杯为白色或米黄色,略透淡绿,口径7厘米,深2.5厘米,杯壁厚o.2厘米。杯身琢为梅花形,五瓣,似腊梅盛开。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,杯身外部攀缠一梅枝,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,与杯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。玉质晶莹,花美枝嫩,显然玉杯的作者取“腊梅傲雪”之意。经故宫博物院鉴定,“一捧雪”属国家二级文物,为明代工艺,玉料出自新疆和田,是明代玉器的珍品。久沉复现,尤为珍贵。




欢迎光临 莫氏宗亲网 (http://www.k.moszq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5